2017年,2018年红杉资本、IDG、金沙江资本等传统投资机构通通入场区块链,他们针对区块链的一些初创项目,按照自己对区块链的看法,做出了自己的回答。
JRR也是其中一个。
“JRR是一个偏创业和传统行业的一个投资机构,因此我们在投资区块链项目时,更知道他们需要什么。”张璐告诉31QU,“区块链这个圈子尽管现在来看依然很新,但未来前途无限。因此,我们在选团队的时候,更多的是看一个项目有没有长期的潜力。”
张璐表示,JRR有一套项目测评体系,从投资经理到投资总监到最后的决策团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,通过评分筛选,JRR会得出自己的答案。
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,我们会问自己一个问题,‘这个项目是否有必要是用区块链?’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。如果一个项目他所要实现的目标离开区块链也能实现,那么不管这个项目现阶段如何顺利,长远来说,是没有未来的,自然投资他是一个不划算的事情。”
张璐告诉31QU。“再有就是一个项目有没有自我造血能力,诸如区块链数据公司以及评级机构,其实是很难有变现能力的,在熊市,这些项目在无法产生现金流的情况下,其实是有被淘汰风险的。”
钱,对于任何一个项目而言,都是至关重要的,尤其是熊市,每个人希望得到更多的钱来抵御寒冬的侵扰。
张璐表示,JRR不会不会选择投资那些在熊市发币的项目,说明他们团队不专业,而一个项目团队的专业程度也是决定JRR是否投资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。
在熊市,所有人都开始变得谨慎,投资机构也不例外、张璐将JRR在熊市的战略概括为“多交朋友少动手”。
2018年11月,原消费链创始人杨宁带着争议黯然退场。临走前,他发朋友圈称自己被割了韭菜,还表示再也不会回来了。一时喧嚣四起。
张璐告诉31QU,“这种事情,太多了,每一年都有人从币圈来来去去,只不过以前媒体不发达而已。杨宁来自传统领域,没成为真正的行业核心,也没在币圈做出成就,所以他才在走之前闹出动静,想让别人知道。但对于区块链来说,太正常了。”
“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。”张璐说道:“有一次,我们和几个币圈的前辈组了个饭局,有币信创始人吴刚,神马矿机创始人杨作兴,比特大陆软件总监潘志彪等,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早在2011年就进入币圈的老玩家。那天大家聚到一起,都心照不宣的没谈关于币圈的任何事。”
张璐表示,大家都很忙,有的人甚至是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才下班。这是一个熊市应有的状态,不能说因为熊市,大家都不作为。饭局里的这些人,从2011年开始就踏足区块链,首先长时间的磨练早已让内心变得坚定,其次,经历的熊牛周期多了,也就平静了,把熊市当成一个正常的事情,该做什么做什么,这是面对熊市的正确态度。
面对熊市,应该泰然处之。
“至少我们不慌,因为和别的投资机构不一样,JRR更多的关注项目的股权而非币权,因此受币价的影响并不大,其次,JRR进入区块链的时候,整体行情已经不好了,现在和当时相比,没什么差别,只是坏和更坏而已。”
JRR不慌,不代表其他项目方不慌。
2018年11月,比特币价格连续跳水,各大矿机接连逼近关停价格。币圈一度传出矿机论斤卖的视频。
“这是个谣言。”张璐告诉31QU。“在原视频里,那些矿机只不过是要维修而已,废旧的机器论斤卖是非常正常的。但是传到群里就引发一片恐慌,甚至导致比特币的大规模抛售。太慌了,这个心态不行。”
熊市中,项目团队要冷静,整个行业也要冷静。
张璐表示,现在整个行业的很多团队基本上“听风就是雨”。别人说做什么赚钱,就去做什么,到头来,竹篮打水,在熊市,项目团队包括投资机构除了要冷静以外,更应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。
从6月份算起,加密货币的熊市也才来了半年,长远来看至少还有两年的时间,如果没有一个冷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仰,很难度过漫漫长夜。
“现在要做的,就是回过头来看自己以前,想想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区块链,既然当初选择了,为什么现在反而不愿意相信呢?”张璐告诉31QU。
2018年以来,腾讯、阿里、百度、FaceBook等传统互联网豪强纷纷入场区块链,与此同时,一些传统VC也将目光转向了区块链。很多人都在担心,总市值也才1000多亿美元的加密货币领域,能否抵挡得住这些豪强的鲸吞蚕食。与担心相反的还有叫嚣,一些区块链初创公司认为,豪强再厉害,来了区块链这个圈子,就得遵守这个圈子的规则。
“先修炼好内功再说话。”张璐告诉31QU。“传统互联网巨头,传统VC迟早会来的,我们不能当鸵鸟,把脑袋往土里一钻,自己骗自己。唯一的区别在于,在他们到来的时候,区块链初创公司是否修炼好了自己的内功。自己没本事,被抢了蛋糕,就要认赌服输。”
“但是,”张璐话锋一转。“我不认为区块链初创公司和传统豪强之间是零和游戏。区块链太小,两者之间应该想着是合力把这个市场做大,而不是互相吃掉对方。”
12月中旬,波场的Dapp抢尽风头,24小时1亿的交易额令人瞠目结舌。一时间,很多人批评波场的Dapp存在刷量行为。
张璐表示,Dapp刷量很正常,EOS也刷量,传统APP也有刷量问题,这个问题并不成立。以JRR为例,JRR在投资某款Dapp之前,会由专门的测评人员去认真体验之后,再决定是否投资。一款Dapp只要通过测评认定其有长远的发展能力,那么是否刷量其实并不重要。
“评价一款Dapp之前,要先去体验,而不是一上来就指责某款Dapp存在刷量行为。”张璐告诉31QU。
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这是毛主席的名言。
“而且,Dapp也好,项目发币也好,只要能活下来,就能做更多的事。”张璐告诉31QU。
2017年,波场以及其他项目同样被人指责通过发币来“割韭菜。”但同时也有一些项目方认为技术至上,从而没有选择发币。
但在熊市来临后,牛市老老实实做技术的项目团队在熊市反而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窘境,甚至有的项目团队就在寒冬中悄然消失,而在牛市不断曝光,依靠知名度积极“割韭菜”的项目团队在熊市中却能凭借殷实的后备资金“安然过冬”。
张璐表示,不理解那些没有发币的项目团队,在区块链市场,尤其是现在的熊市阶段,先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,以孙宇晨和波场为例,尽管前期争议不断,但他活下来了,波场就能去做更多的事,先上车后补票。
值得关注的是,JRR同时还是EOS超级节点的竞选者之一。
熊市已然来临,要想结束寒冬,至少还需要两年。但区块链人有一个共识,那就是区块链不会消亡。
张璐表示,三点,首先,未来区块链更应该重视市场规模的发展。现阶段区块链发展的瓶颈是市场规模太小,很多中等资金进不来,更遑论诸如高盛、华尔街那样的大资本。只有把市场规模做大了,有了足够大的容量或者足够引起大资本的兴趣,才有可能涌进来源源不断的资金。
“其次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JRR很看重这点,不但包括公链,矿场、钱包、交易所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。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,就能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生态。”
“最后,就是要关注需求,包括现在很多公链的功能比较同质化,这就是没有把握用户的真正需求。”张璐告诉31QU。“用户是区块链真正的老板。”
张璐表示,项目方,应该要遵循区块链用户真正的需求来做东西,做出来的东西只有用户满意,才具有生命力。